王朔,当代著名作家、编剧,其作品具有极强的先锋性,在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,顽主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些畅销小说都是王朔的手笔。除了小说之外,王朔在编剧上的天赋极佳,曾经参与过编辑部的故事、甲方乙方的剧本创作。
在写作之余,王朔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,在公众面前从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,批评过金庸的小说庸俗,还贬低过余秋雨的文学品味。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受关注度极高的人选择在21世纪初隐退,十几年内几乎销声匿迹。
7月初,王朔带着自己的新书重新回到公众视野,复出的王朔头发斑白,脸上却多了几分慈祥,不再和年少时一样的桀骜不驯。在采访中,王朔谈到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。
展开剩余69%采访中的王朔侃侃而谈,谈到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:“爱情的定义到底什么啊,没人定义这回事,我感觉国内的文学作品把很多和爱情相类似的情感捏一块说了,他们写得都不是那么一回事。
白头到老那种其实都不算是爱情,更像是相知甚深的老同志老同事,什么德行双方都知道,这种更像是亲情。
爱情更像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,拉长了就变成亲情了。七年之痒指的就是夫妻之间七年之间很容易没了感情,剩下就纯属是演给自己看了,婚姻从这个时候开始变质了,如果不正视就永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。”
王朔谈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非常符合他现实的情况,因为感情不忠摧毁了自己的婚姻,先后和徐静蕾、王子文相爱,最终也没有找到一个相依为命的人,选择孑然一生。
在王朔看来,家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,自己似乎一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:“我自己其实对家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,没法对家下一个很大的定义。
梦是人潜意识的一种外化,我现在做梦会梦到的家是10岁之前在复兴路的那个家。后来搬到城里去的地方,包括我现在住了那么久的一间屋子我都不认为是家,因为我从来没梦到过。
家在我的人生当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,不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总想着要离家越远越好,从来没有一种家乡的感受。我其实觉得自己特别愿意待的地方,那就是家,我不愿意在一个地方还要迁就着别人。
反正经历了那么多将就不将就,人越来越老之后发现最好还是一个人待着比较好,老了还是最好别给别人添麻烦,这是我现在最真实的想法。”
很多人会说现在的王朔很可怜,身边没有一个亲近的人陪伴,就连和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是特别亲密。但是从王朔采访可以看出,王朔并不讨厌这种孤独感,相反觉得这才是人生比较理想的状态,我认为这就够了。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实盘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