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没在头条发文了,有读者问我最近都忙些什么。说实话,写历史多年,越发对那些虚假浮夸、脱离事实、专门忽悠人的文章感到厌烦。因此,近几年我把写作重心转向了更接地气的内容,比如古代兵器、火炮、文字和衣食住行等方面。虽然这些内容写了不少,但在头条上发的并不多,这也是事实。
言归正传,今天咱们聊聊最近非常热门的日本安倍家族。作为历史作者,自然不能随便评论政治人物,所以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说。实际上,安倍家族和中国的关系非常悠久,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。
怎么说呢?大唐开元五年,也就是公元717年左右,日本第八次遣唐使船队驶向中国。当时船上有一位,就是安倍家族的祖先。他是从今天的大阪,也就是古时的难波出发的。同行的还有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——吉备真备。和安倍的祖先一样,他们都是怀揣着学习大唐先进文化梦想的年轻才俊。就在那年九月,他们抵达了洛阳城,并得以见到当时的唐明皇。
唐明皇不同于现今一些人对外来者的排斥,他非常欢迎外国学者,特意赐给安倍的祖先进入国子监学习的资格。后来,这位安倍祖先顺利进入国子监太学,潜心钻研礼记、诗经和左传等经典(毕竟当时没有英语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的考试)。经过科举考试,他一举中了进士(不知道唐朝考官对外国人有没有特殊照顾)。随后,他被任命为洛阳司经校书,负责典籍的整理工作,官职是正九品下,相当于现代的副科级。
展开剩余64%这位安倍祖先不拘泥于官场事务,整理典籍之余,喜欢吟诗作对,居然与王维、李白这些诗坛巨匠交好。他还曾送给李白一件日本风格的裘衣,虽说李白很感动,但据说从未真正穿过。
安倍祖先在唐朝官场发展的也颇为顺利。到了开元十九年(731年),他被任命为门下省左补阙(七品上),这一职务让他有机会接触皇帝,也为他今后的升迁铺平了道路。最终,在唐肃宗时期,他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,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北部,换句话说,这位日本人被派去管理越南边疆事务。
不过他在唐朝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。比如天宝十二年(753年),他曾乘船返回日本,途中遭遇风暴,有消息称他被风刮落海中。李白听闻此事,心情十分沉痛,写下名句:“明月不归沉碧海,白云愁色满苍梧。”但实际上,李白的担忧是多余的,安倍祖先平安返回日本,之后还重返大唐,给李白回了一首诗:“魂兮归来了,感君痛苦吾。我更为君哭,不得长安住。”意思是说,我回来了,你倒不在长安,让我替你悲伤。
说起来,这位安倍祖先在唐朝生活了几十年,从唐明皇到唐代宗,期间经历了安史之乱,却始终没有离开长安。直到数十年后,他决定回国,但归途颇为曲折。在扬州一座寺庙里,他遇见了高僧鉴真,极力邀请他去日本传法。
然而这次回国未能顺利完成,出海不久,遇到大风把船吹到了越南,只得返回长安。最终,他在唐代宗时期去世于长安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中国史料中,这位安倍祖先名为阿倍仲麻吕,而日本史料则称他为安倍仲满。安倍家族在日本历史上长期活跃,担任重要政治职位。例如安倍內麻吕曾任日本左大臣。至于今天的安倍晋三,2010年曾公开认祖归宗,声称自己正是这个家族的后代。
进入近代,安倍家族依然活跃。晋三的爷爷安倍宽,是30至40年代著名的反战人士。太平洋战争期间,他曾秘密宣传反战思想,主张永远放弃战争来拯救日本。直到1946年,安倍宽因骨癌去世。
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,曾任中曾根康弘政府的外相。中曾根康弘本人也明确表态:“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,也是一场错误的战争。”
不过,有着反战传统的爷爷和父亲,安倍晋三却未能继续秉承和平主义路线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实盘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